
台東馬偕醫院擴床計畫獲中央核准 饒慶鈴:縣府持續推動地區醫療量能增加 守護縣民健康
台東馬偕醫院擴床計畫獲中央核准 饒慶鈴:縣府持續推動地區醫療量能增加…

國發會率中東歐經貿考察團抵捷克 擴大雙邊產業合作領域 加深台捷良善循環
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龔明鑫所率領的跨部會暨產官學研66人訪問團,今(25)日以參加「台捷投資論壇開幕式暨MOU簽署儀式」展開在捷克的緊湊行程。去年韋德齊(Miloš…

總統:中央地方繼續共同努力 讓臺灣綠電發展大步前進
蔡英文總統今(23)日上午出席「開陽能源…

新南向再告捷 我與印度簽署有機農產品同等性相互承認協議
我國與印度今(22)日在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局長江文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主任秘書陳啟榮、印度商工部、印度農業暨加工食品輸出發展局共同見證下,由我駐印度代表處大使葛葆萱與印度臺北協會會長戴國瀾(Gourangalal…

教育部國際司與英國文化協會簽署備忘錄 強化落實雙語國家願景
教育部與英國在臺辦事處於109年簽署宣示性…

財政部蘇部長建榮率團參加2021年亞太經濟合作(APEC)財政部長視訊會議,展現我國致力促進經濟復甦及維持財政永續
財政部表示,蘇部長建榮率財政部、中央銀行、行政院主計總處、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發展委員會及外交部同仁出席今(110)年10月22日10時至13時由紐西蘭副總理兼財政部長Grant…

環保署預告修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為「氣候變遷因應法」
氣候變遷是全球共同面臨的挑戰,我國在104年訂定「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以下簡稱溫管法),是國際少數將國家長期減量目標入法的國家。惟全球氣候變遷現象嚴峻,為加速我國減碳作為並強化氣候變遷調適,環保署提出「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並且擬將法案名稱修改為「氣候變遷因應法」,預告期間60天,歡迎各界提供意見。
環保署表示,由於氣候變遷工作涉及層面廣泛,本次辦理「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法工作,於提出草案前先全面與利害關係人同理溝通,提出強化行政管制、完備經濟誘因、確立部會權責及增列調適作為等4大修法方向,分別與鋼鐵、光電半導體、水泥、造紙及玻璃業、煉油、人纖、石化及基本化學、電力等各大產業、民間團體及各部會等研討座談計17場次,經彙整各界意見提出修正草案,同時強化溫室氣體減緩措施與因應氣候變遷調適機制,法案名稱將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正重點分別說明如下:
2050淨零排放目標入法
現行溫管法明定國家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為139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降為94年溫室氣體排放量50%以下,此次將修正為139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以宣示我國減量決心;而為達成此目標,各級政府應與國民、事業、團體共同推動溫室氣體減量、發展負排放技術及促進國際合作。
提升層級強化氣候治理
溫室氣體減量及氣候變遷調適事項涉及跨部門權責,本次修法明定中央由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協調、分工或整合國家因應氣候變遷基本方針、跨部會相關業務之相關決策。此外,中央主管機關負責整合各部門行動方案擬訂國家減量計畫;地方政府增設氣候變遷因應推動會,協調整合因應氣候變遷事務。
增訂氣候變遷調適專章
調適專章從基礎能力建構、科研推估接軌、確定推動架構等3重點著手。重點一為提升國家整體因應氣候變遷基礎能力,政府應推動調適能力建構事項,並融入國民、事業、團體應致力參與之責任;重點二就強化科研接軌,由中央科技主管機關綜整氣候變遷科學、情境及風險資訊,定期公開氣候變遷科學報告,各級政府進行氣候變遷風險評估,作為調適推動依據;重點三係確定氣候變遷調適推動架構,由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訂定「權責領域調適行動方案」,中央主管機關整合擬訂「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地方政府訂定「氣候變遷調適執行方案」強化因地制宜之調適策略,透過每年編寫成果報告,踐行資訊公開及公眾參與程序。
強化排放管制及誘因機制促進減量
提升能源效率是邁向淨零排放的關鍵策略,本次修法納入對製造、運輸及建築等各部門排放行為之管制機制,以提升能源效率及降低排放強度,且規定新設污染源應採最佳可行技術並進行增量抵換,減少排放增量對環境衝擊;另外,亦強化對事業或各級政府提出自願減量計畫,據以執行溫室氣體減量措施者核予減量額度之誘因機制,雙管齊下促進減量。
徵收碳費專款專用
碳定價制度可透過經濟誘因促使排放減量,是國際公認重要的減碳策略之一,為健全我國碳定價制度,本次增訂對國內排放源徵收碳費,並將收入專款專用於辦理溫室氣體減量工作、發展低碳與負排放技術及產業、補助及獎勵投資溫室氣體減量技術等,以促進溫室氣體減量及低碳經濟發展。另外,因應國際為避免碳洩漏而推動碳邊境調整機制之趨勢,增訂未來中央主管機關得對特定產品訂定碳含量計算及認定方式,並參考國際經貿情勢,對高碳含量之進口產品徵收碳費,以維持我國產業競爭力。
除此之外,本次修法亦強化碳足跡管理機制及產品標示,藉由延長生產者責任及提供民眾低碳的消費選擇,促使廠商生產低碳產品;同時亦將二氧化碳捕捉、再利用及封存等納入規範,以利相關負碳技術發展。另,本草案也強化資訊公開及公民參與機制,要求各級政府訂定各項溫室氣體減量及因應氣候變遷計畫、方案與執行成果公開。
本次預告詳細內容請參閱環保署新聞專區及氣候公民對話平台,或於預告日起3日後至本署主管法規查詢系統查詢參閱…

蘇揆:推動4大升級策略 讓基層衛生所轉型為社區健康照顧管理中心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21)日在行政院會聽取衛…

邁向零碳臺北 北市環保局研定碳中和管理自治條例
針對多位議員呼籲北市府應將2050淨零排放納入法規,提出自治條例送議會審議一事,臺北市環保局今(20)日表示,感謝議員對氣候變遷、全球淨零排放的關切,該局已參考聯合國國際能源署及其他國際城市之淨零排放路徑,依臺北市的特性評估、規劃北市2050淨零排放路徑,待淨零排放路徑定稿後,該局將在先前宜居永續城市自治條例的基礎上,研提「臺北市因應氣候變遷碳中和管理自治條例」草案,將2050淨零排放目標入法、並導入碳預算制度,預計下會期前將送市議會審議。
環保局指出,「臺北市宜居永續城市環境管理自治條例」草案於106年送臺北市議會審議,後因屆別不連續問題退回北市府,市府檢討後,因配合我國空氣污染防制法修正,以及當時正依溫管法研擬北市第一期(2018-2020年)溫室氣體管制執行方案,故未再重覆研定該自治條例。另外,北市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已較2005年實際減量12.9%,如期達成溫室氣體管制方案減量8%目標。
環保局進一步說明,「臺北市因應氣候變遷碳中和管理自治條例」草案,將明定北市府各局處溫室氣體減量權責,引領住商、運輸、廢棄物及農林部門溫室氣體減量策略與路徑,並加強國際合作,以按部就班逐步實現2050零碳臺北、氣候轉型目標。因制定自治條例尚須經預公告、利害關係人公聽會等程序,環保局將加速作業,儘快提出。
另外,有關議員提出北市府應將2030年減排目標由30%提升至50%部分,環保局表示,設定減碳目標需考量城市自身歷史發展、碳排放結構、產業特性及經濟等因素,各城市2030年目標均因地制宜設定中繼可行目標。臺北市是以服務業為主的都會型城市,碳排量約70%來自電力使用,因此未來面對溫室氣體減緩實為嚴峻挑戰,也受國家能源轉型進展影響,目前減量目標30%為務實且有挑戰性的目標。臺北市未來會隨減碳技術發展及社會經濟情勢,滾動檢討目標,努力朝淨零排放前進。
資料來源:台北市政府,2021年10…

總統:持續整合資源 鼓勵創新研發 努力打造臺灣成為新創之島
蔡英文總統今(19)日上午出席「國家新創品牌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