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保署建置多元廚餘處理管道同時兼顧養豬產業需求, 全力杜絕廚餘成為染病風險
環保署積極建置多元廚餘處理管道,除了…

推動海洋廢棄物循環利用 環保署發布「海洋廢棄物循環產品標章推動作業要點」
海洋廢棄物議題近年受國際關注,環保署於109年辦理「海洋廢棄物高質化循環利用示範推廣計畫」,與地方環保機關、民間團體、產業界及認驗證機構合作,完成確認來源屬於海洋環境、文件紀錄可追溯之海洋廢棄物循環產品驗證示範。為系統性、有效率推行海洋廢棄物循環利用,在海廢寶特瓶收集與循環產品「潯寶衣」製作之同時,著手研擬法令規範,並完成多次研商會議,今發布「海洋廢棄物循環產品標章推動作業要點」,以明確海洋廢棄物循環產品驗證機制及標示規範。
環保署表示,109年示範計畫挑戰以最高品質要求的再生利用技術所生產的衣料為試驗目標,完成原料含量達96%海廢寶特瓶,4%彈性紗製成的「潯寶衣」,足見海洋廢棄物循環再製成產品,其技術可行性高、相關產業供應鏈完整綿密,具備邀集不同行業共同擴大推廣之潛力。
本要點共16點,明定海洋廢棄物循環產品之申請、審查與管理事項,申請文件以驗證機構出具之查證聲明及查證報告為主要項目,以認確廢棄物來源為海岸或海洋環境。符合本要點規定並經審查通過者,將授予標章使用權。海洋廢棄物循環產品標章之圖樣已向智慧財產局申請註冊為證明標章,以波浪代表象徵海洋,以海洋廢棄物中具代表性之廢寶特瓶為象徵,既是廢棄物亦可回收後再生製成產品,圓弧形波浪將寶特瓶托起形成一個永續循環。
環保署表示,近年有多種海洋廢棄物相關標章,均由企業或NGO發展而成;本標章之特色,將會是國際間第一個由政府機關支持,具有嚴謹驗證程序規章之海洋廢棄物循環產品標章。海洋廢棄物循環產品標章設定之驗證機構僅須具備同時符合ISO…

挑對綠色商品 辦公居家更節能 環保署教您妙招共創簡單綠生活
為超前部署永續發展的下一個十年,環保…

政府作夥反空污 積極執行各項改善措施
針對環保團體今(4)日「高雄反空污遊行」的訴求,環保署表示在反空污的議題上,環保署及相關部會與民眾的立場一致,而且早就與經濟部完成台電、中鋼等國營事業空污減量盤點,並透過定期追蹤持續督促改善。至於民眾關心的空污應變門檻也已經納為修法重點。環保署強調,環團反映的之各項訴求,政府都已經落實執行。
環保署表示,經空污減量盤點後,興達電廠不但持續進行改善,其排放量也從105年的2萬3百餘公噸,降至109年的8千餘公噸,減量達57%;至於4部燃煤機組預計從112年起逐一除役。中鋼公司的濕式煉焦爐改善工程已於109年4月啟動,預計114年完成。另外煤礦室內化工程已分兩期執行,將先後於110年及112年完成,現在起至115年預計每年可再減少粒狀物77.9公噸、硫氧化物954公噸及氮氧化物56公噸。
在推動減碳工作上,我國已制定六大部門「溫室氣體排放管制行動方案」,並核定各地方政府提出「溫室氣體管制執行方案」;而國內發電業109年燃煤總用量約為2,842.6萬公噸,已較108年減少102.3萬公噸(約減少3.4%),顯示國內逐步減少依賴煤炭作為發電燃料。同時近3年本署與中南部縣市政府推動固定源減少空氣污染排放量近3萬5千公噸、淘汰老舊大型柴油車約2萬7,314輛(約全國汰換量63%)下,使中南部PM2.5改善超過4成;其中,雲嘉南PM2.5由102年31.8μg/m3降為109年19.0μg/m3、高屏PM2.5由102年26.2μg/m3降為109年15.6μg/m3,降幅均約40%。最後在空品不良應變門檻部分,環保署也已經著手修法就啟動門檻進行檢討修正。
環保署強調,透過各項空污防制策略、空污防制行動方案等,我國空氣品質已開始大幅改善,109年起再推動「空氣污染防制方案…

環保署辦理碳定價研究成果工作坊 臺英專家齊聚意見交流
環保署與英國在台辦事處共同合作,委由國際知名氣候政策研究智庫—倫敦政經學院完成「臺灣碳定價之選項」研究報告,於3月26日在中國文化大學大新館舉辦工作坊,邀集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蕭代基、臺大農經系教授吳珮瑛、清大科法所教授范建得及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就本研究報告成果分享交流,並與倫敦政經學院資深政策研究員Josh…

全民響應綠色飲食,每人廚餘量日減4成
環保署表示,依據最新統計資料顯示,109年垃圾性質分析中廚餘類含量為21.78%,為近10年來最低占比,每人每日廚餘產生量由100年0.25公斤下降到109年0.14公斤,每人每日減少約4成廚餘產生量,展現國人綠色飲食習慣的養成及惜食推廣的成效。
環保署統計全國廚餘回收量,109年平均每日回收1,447公噸,相較於108年每日回收1,365公噸,已成長6%。近年環保署為了提升廚餘回收後之去化量能,已投入13餘億元經費補助各地設置廚餘破碎脫水、高效堆肥設施、既有堆肥場效能提升及集運車輛等,此外,也積極推動廚餘生質能源廠之設置,目前已有臺中市、桃園市、臺北市、新北市及高雄市等5個地方政府營運、興建或規劃辦理;其中臺中市外埔綠能生態園區第一期(80噸/日)已於108年7月9日正式營運,並於…

務實檢討空氣品質標準 持續精進改善空氣品質
外界關心空氣品質標準加嚴部分,環保署說明,現行空氣品質標準與日、韓、歐盟、美等國相當,部分項目甚至更為嚴格,然依據空氣污染防制法規定,每4年至少檢討一次之規定,環保署將持續依循WHO的建議,秉持與國際管制趨勢以及亞洲鄰近國家日本、韓國一致之原則務實檢討空品標準,並據以辦理空污防制區劃設,持續精進空氣污染防制作為,改善空氣品質。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建議,空氣品質標準的訂定應考量當地空氣品質對於人體健康風險、污染源現況、確實可行技術、社會及經濟發展等相關因素,訂定當地空氣品質標準,因此各國考量不一,臺灣於109年9月18日所發布最新空氣品質標準,目前「臭氧8小時值」60…
-495x400.jpg)
中央地方攜手 中南部PM2.5空品改善超過4成
近日,民眾關切中南部地區空氣品質議題,環保署再次說明,經中央與地方竭力積極推動固定源減量、老舊大型柴油車汰換等措施,臺灣西半部各地區尤以中南部地區空氣品質明顯改善最多,例如中部、雲嘉南及高屏地區109年的細懸浮微粒(PM2.5)年平均值相較於102年已降4成以上!
聚焦檢視中南部地區的成效可見,近3年積極推動的固定源共減量34,778噸,減量約22%,其中,中彰投減量約14,333公噸,減幅約27%,雲嘉南地區減量約6,408公噸,減幅約14.5%,高屏地區減量14,037公噸,減幅約23%。另外移動源老舊大型柴油車淘汰部分,中彰投地區淘汰10,516輛,占全國24.1%;雲嘉南地區淘汰7,445輛,占全國17.1%,以及高屏地區淘汰9,353輛,占全國21.5%,其中高雄市已連續4年淘汰數量居全國第一!以上三區共同減少老舊柴油車占全國62.7%。在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跨縣市共同執行下,中部PM2.5年平均值由102年27.4μg/m3降為109年16.1μg/m3,改善幅度41%;雲嘉南PM2.5由102年31.8μg/m3降為109年19.0μg/m3,改善幅度40%,以及高屏PM2.5由102年26.2μg/m3降低為109年15.6μg/m3,改善幅度也是40%(附圖1)。
環保署亦說明中南部縣市空污來源分析(附表1),指出依目前臺灣地區污染源排放清冊(TEDS),並輔以空氣品質模式模擬分析顯示:臺中市PM2.5影響來源,自身排放占37%、其它縣市排放占39%及臺灣境外排放占24%;嘉義縣部分,自身排放占10%、其它縣市排放占52%及臺灣境外排放占38%;高雄市部分,自身排放占33%、其它縣市排放占45%,臺灣境外排放占24%。因此,空污防制需透過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跨縣市共同執行,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臺灣各地區空氣品質才能共同改善。
環保署表示在未來管制工作上,已訂定「空氣污染防制方案…

女性STEM-Plus教育國際研討會 彰顯女性科學教育重要性
教育部APEC人力資源發展工作小組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3月25、26日共同在集思臺大會議中心洛克廳舉辦亞太地區女性STEM-Plus教育國際線上會議。本次國際研討會,邀請韓國、澳洲、愛爾蘭、美國、新加坡以及臺灣學者進行專題演講,並廣邀俄羅斯、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智利等亞太經濟合作(Asia-Pacific…

智慧城市展 環保署舉辦氣候行動邁向零碳未來論壇
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全球加速減碳。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