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門永續發展目標專題報導(七)促進環境永續發展 珍惜海洋、水資源及森林資源
在經過了多年之後,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影響偶而會被人們所意識到,但也是一個很容易再次被擱置而逐漸遺忘的議題。猶記得今(2021)年5月底梅雨季來臨前全台大缺水的情形,在那個時候,各縣市政府都在拚命找水源、部分縣市實施供5停2或減壓供水的政策、載水車沒日沒夜地往科學園區內送水的景象,而上網看著各個水庫下雨的即時影像反而變成了一件很療癒的事情。但是,當水庫再次回到供水無虞的水位時,節約用水似乎又變得不重要了。也就是說,當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衝擊獲得短暫的解決後,該有的調適作為與心態似乎也同時消失了。
不僅水資源,能源、糧食在氣候變遷中也同樣重要,而所有的一切其實都來自於人們追求經濟成長、改善並提高生活品質的目的所造成的,雖然我們試著在追求發展的過程中努力尋求平衡點,但一路走來很顯然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金門身為島嶼,面積狹小、資源缺乏、生態系統敏感、災害承受能力低、回復力慢,氣候變遷對於島嶼環境的衝擊將更甚於台灣本島,因此,惟有主動並積極採取必要的減緩與調適作為,才能促使金門能真正邁向永續發展之路。就環境永續的議題,同時搭配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縣府近年來在「SDG…

金門永續發展目標專題報導(六)以傳統文化融合創新思維 促進觀光多元發展
金門觀光產業70%仰賴陸客自由行,在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小三通停航後,地區觀光產業急凍連帶造成產業蕭條,顯示了金門觀光產業的敏感與脆弱度,許多人開始思考「如何救金門觀光?」有人會說危機就是轉機,這時應該停下來發揮智慧、群策群力,才可以讓金門的觀光走得更久更遠;也有人會說,只有靜態戰地史蹟與閩南文化的金門太過單調,應該嘗試突破與創新;也有一種聲音是,金門應該打造更多元的旅遊方式,豐富白天與增加夜間的旅遊樂趣。
為了讓金門觀光旅遊注入新動能,「迎客」、「導客」及「留客」缺一不可,這也是近年為了扭轉刻板金門旅遊印象一直在做的。而回歸到永續發展目標的內涵,永續觀光主要體現了「SDG…

公私合作 源頭減塑 北市環保袋自動租借機進駐全聯分店
擴大源頭減塑,臺北市環保局繼今(110)年2月…

金門永續發展目標專題報導(五)推動低碳島政策 能源減碳落實溫室氣體減量
2020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造成全球許多城市封城、工廠停工,碳排放因為疫情的影響可望預計下降約7%~8%,但影響全球地表均溫真實的二氧化碳濃度在2020年卻創新下418ppm的新高。當世界相繼忙於防止新冠疫情病毒擴散的同時,重要的碳排放國也相繼宣布碳中和的目標。身為減碳模範生的歐盟率先在2019年12月的COP25馬德里會議前宣布2050年達到碳中和,緊接著中國大陸也在聯合國視訊會議上宣稱2060年達到碳中和。而日本、南韓當然也不遑多讓,同樣宣布要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美國在拜登就任成為總統的當日立即簽署行政命令,宣告美國重返巴黎協定,並且將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
台灣目前在減碳目標的訂定上,主要還是以「溫室氣體減量與管理法」第4條明定的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降至2005年排放量的50%以下為目標,至於未來是否有機會宣布碳中和或淨零排放,進一步進入氣候主流國家之列,相信還需要更多的努力。
減碳本身就需要成本,而且是一件不便宜且短時間內難以看到成效的工作,可能會影響到許多公共政策、產業發展,甚至於是每個人的生活習慣。但改變就是機會,也是商機,從潔淨能源、儲能、碳權交易、車輛電動化、建築節能等,未來都有可能在淨零排放下產生新的經濟模式,進而逐步達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廢棄漁網變黃金,新北市推動獎勵回收每公斤15元!
【新北市訊】新北市政府與海保署再度攜手…

老鍋變好鍋 雙管齊下改善老舊鍋爐空污排放
環保署為加速老舊鍋爐減少空氣污染排放,…

金門永續發展目標專題報導(三)縣府積極打造完善多元幸福照護環境
依據最新的統計資料顯示,金門截至2021年5月底的人口數為140,228人,至於常住人口則一直是一個不容易確定的數字,一般較被廣泛接受的約為6萬人左右。而回顧金門縣戶籍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其實並不是因為出生率大幅提升所造成的,而是「遷入人口」遠高於「遷出人口」的結果,檢視過往的資料顯示,其中又以2009年的社會增加率97%最高。
金門人口結構的問題,依據內政部戶政司的資料顯示,金門近5年的新生兒人數已經從2016年的1,360人降至2020年的1,035人;另外,65歲以上人口則從2016年的11.67%提升至2020年的14.45%,雖仍低於2020年全國平均值16.07%,但仍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至此,或許我們應該可以來思考,怎麼讓金門在人口的議題上得以符合永續發展的框架,同時對於部分的永續發展目標提供適當的貢獻,諸如「SDGs…

科技部舉辦開放資料集平臺使用者研討會 公私協力活絡資料應用
行政院於今年1月啟動了為期4年的「臺灣開放政府國家行動方案」,融入透明、公共參與及課責的精神,透過公私協力推動資料開放與資訊公開等五大承諾事項,其中由科技部與經濟部、內政部、交通部、環保署共同推動「建立開放資料集平臺,提供加值運用」承諾事項。為促進相關利害關係人交流、活絡資料應用,科技部於今(21)日舉辦「開放資料集平臺使用者研討會」,邀請學研界、產業界及政府單位介紹消防與防救災、地震、空氣品質、水質、航衛等相關資料集,以及可應用面向和應用成果。
舉例來說,國家太空中心許國賢博士分享衛星影像可應用於土地利用、農林規劃、環境監控、災害評估等,太空中心透過福衛五號衛星影像應用小論文競賽,激發高中職學生於衛星影像主題與地理環境議題的探索能力和創意,得獎的主題包括水庫水質及優養化情形、揚塵災害與潛在發生區位等應用。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林錫慶副主任分享如何善用遍布全台的高速網路節點、民生物聯網服務以及公共骨幹網路,來促成公部門、民間產業和應用場域的合作,例如協助契作農地利用微氣候與田間土壤感測數據的蒐集,提供農友進階的栽培種植應用。本次研討會也邀請產學研專家對話,在鼓勵民間開放資料、促進資料經濟生態、促進公私協力之資料應用等主題,共同激盪,提供建言。
科技部政務次長林敏聰表示,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的資料集平臺蒐錄各種從政府到民間的開放資料,目前已有2萬6千多個資料集,產、官、學、研、社群、民眾等各界對於有興趣的主題,都可以很方便的透過這個資料集平臺取得相關數據,進而透過數據分析產出客觀資訊,來瞭解相關現況或是研議因應作為。未來4年科技部將每年舉辦資料集平臺的使用者研討會,他也期待未來開放資料的使用、社會影響及個資保障等核心價值,可以這個平臺當中,得到最好的互動、討論與平衡。
本次研討會全程實況可於You…

金門永續發展目標專題報導(二)「傳統建築·風華再現」 建築修繕及後續經營管理
傳統建築、閩南文化無庸置疑地是金門的特色之一,不論是古厝的修繕、活化或者是特色街區的維護,都是體現保留在地文化的一種方式。而當我們以2015年聯合國所發佈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來看待這件事情時,不難找出確實有相關的主要核心目標來進行呼應,亦即「SDG11…

守護臺灣 ~完成鄉鎮氣象站網
歷時14年,投入新臺幣近2億9千萬元,交通部…